全国首发!危化品船舶动态积分管理数据库在江苏泰州试运行
全国首发!危化品船舶动态积分管理数据库在江苏泰州试运行
发布日期:2022-01-14 14:03
1月13日,记者从泰州海事局获悉,泰州港危化品船舶“双港”云库(以下简称云库)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云库采集“双港”(泰州船籍港和在泰州港经营)危化品船舶和所属航运公司、合作码头以及代理公司等信息实施数据库管理,并推行动态信用积分管理机制,整合形成“船港货”一体化的安全同盟。据悉,对危化品船舶实施动态积分数据库管理在全国尚属首次。
长江江苏段集中了长江干线约80%的危化品运输量,长期经营的危化品船舶高达3000多艘,其中长江泰州段有2000艘左右。船载危化品运输在保障沿江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水上交通和环境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港经营的危化品船舶既有本港籍也有外港籍,安全与防污染状况以及管理公司水平参差不齐。掌握船舶及其公司、作业、码头、代理等信息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泰州地区本港籍和在港经营船舶数量多、来源复杂。现有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单次检查、信息通报等途径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状况以及公司管理水平来定性,受主观和偶然因素的影响。管理机构以及码头企业很难掌握具体船舶的实际状况,定量认知不足。
为此,云库依据船舶接受第三方专业选船机构检查发现缺陷的分布及数量、缺陷整改闭环情况、码头评估合格率以及船龄等信息进行量化评分。同时以船舶为核心,依据第三方专业选船推行情况、申报员记分等管理信息,延伸对其航运公司和长期合作的码头、代理公司进行评分和分级。根据积分情况,分ABCD级,B级(60分)作为营运的警示线。
目前,船籍港船舶B级(60分以上)占比约7%、在港经营船舶B级占比约13%,其中达到A级(80分以上)有3艘;船籍港航运公司B级(60分以上)占比约6%、在港经营航运公司B级以上占比约11%;码头评级B级以上占比达到100%,代理公司评级B级以上占比约48%。
水路运输危化品作业安全涉及船舶、航运公司、码头以及代理等,任何一方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方面存在短板都会影响整个运输作业链,具有典型的木桶效应。现有管理模式下,多方往往是“各扫门前雪”,甚至有相互推诿和倾轧的现象,没有形成完整的责任链。船舶、航运公司和货主码头之间相互选择的依据,往往源于利益驱动的“金三角”关系。
云库依托积分制采用交互式的评价机制对船舶、航运公司、码头和代理公司共同实施绿红黄黑的信用分级,形成了“船、港、货”信用评价链,推动了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约束、相互督促。区别于单一的信用惩戒机制,交互式评价机制形成的信用链更加紧密和牢靠。信用约束机制从到港后提前到进港前。危化品船舶进港就要接受危化品码头和代理的筛选。因为交互评价机制,评级低的船舶将受到行业的共同抵制。以此督促船舶在进港前要就要提前消除影响评级的不利因素,例如纠正选船检查缺陷未整改的问题等,进一步压实了船舶和航运公司的主体责任,提前降低了水路危化品运输的风险隐患。
目前,危化品船舶片面注重选船检查结果,忽视检查过程、查而不改的现象依然存在。云库中部分危化品船舶因选船检查缺陷未闭环导致评级较低,评价D级(40分以下)的船舶占比在23%左右。通过云库的试运行,预计船舶评价等级将得到明显提升。
国务院2020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针对浙江省舟山外海渔船倾覆重大事故通报了主管部门对船籍港和经营港“两头不管”、长期失管失察的问题。因船舶的流动性,航运公司及船籍港监管机构对长期在外经营的船舶管理力度比较有限。而经营港管理机构因船舶多且分散,受执法资源限制,管理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双港”管理之间融合机制也相对欠缺,目前主要依靠经营港的通报,效率较低。
云库通过整合“双港”船舶和航运公司信息,并依托积分制评级,推动航运公司对所属船舶在泰或在外经营的管理,推动本地码头及代理对在泰经营船舶和航运公司的约束,初步探索危化品船舶“双港”融合管理机制,为水路运输危化品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免责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中国水运网,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作者: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