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物流相关话题被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港口承担了我国超过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港口吞吐量被公认为是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之一。
去年以来,全国重点港口主要指标整体稳中向好,港口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的持续提升。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推出降本增效举措、盘活航运资源建言献策,纷纷建议尽快补足港口建设发展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并相信港口行业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数智化供应链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在《关于建设高效先进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建议》中表示,要加大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鼓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形成高效先进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助力实体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曹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从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企业、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高效社会化供应链体系等角度着手,进一步提升我国供应链数智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曹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我们深刻了解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水平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了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迫切性,中央对供应链的重视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有信心继续投入到供应链的数智化升级中去,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图景贡献自己的力量。”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律协副会长,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张巧良提出以下建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但由于大宗商品仓单与货物的一一对应管理这一重点难点问题,导致大宗商品仓单重复质押、虚假仓单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诚信缺失、秩序混乱等现象影响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为解决货单对应问题,填补上位法缺位,在全国范围内助力大宗商品市场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建议推动仓单立法,进一步规范主体行为,加强存货与仓单管理,提升融资担保安全性,促进贸易仓储物流行业业态良性发展。从国际上看,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早在1906年和1909年就分别制定了《统一仓单法》和《统一提单法》,英国1855年制定了《提单法》,对于仓单要素及形式、仓库的发牌和监督、持牌仓库管理等内容均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正在联合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组织起草《仓单示范法》。从国内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建立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以下简称全仓登)。为落实中央文件要求,助力浦东引领区建设,全仓登启动仪式于2022年11月23日举行,同步成立了上海大宗商品仓单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浦东新区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管理办法(试行)》于2022年12月23日发布。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商务部、证监会加快推进仓单立法,明确仓单的定义、性质与作用,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许可事项,明确仓单登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仓单的转让和担保融资、仓单的登记、存货与仓单管理及相关法律责任,明确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责任等。湖北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位于“菱形+十字”交通主轴的几何中心,有着“九省通衢”和“祖国立交桥”之称。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卢军认为,湖北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良好。卢军代表认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湖北发展决心大、基础条件好。长三角-成渝和京津冀-粤港澳两条主轴在此交汇,福银、二湛等重要通道穿域而过,境内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同时拥有鄂州花湖机场、长江航道、浩吉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湖北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货运量在中部占比由2010年10%上升至2021年15%,2022年全省规上道路货运企业完成周转量137.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5%;完成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4261.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6%,增速排名全国第二。但对标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的目标定位,湖北仍然存在旺盛的发展需求,对此,卢军代表建议:一是支持将黄冈-鄂州-黄石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二批城市名单。充分发挥三市资源禀赋特征和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以陆空联运为引领,铁水联运、公铁联运为支撑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全力打造立足长江中游、服务辐射全国、链接融入全球的综合货运枢纽。此外,建议在后续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名单遴选中加大对宜昌-岳阳和襄阳的支持力度。二是支持将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依托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双核心”,共建“双核双网双平台”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立足湖北、辐射中部、服务全国、对接世界的国际一流“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窗口。此外,建议在后续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遴选中加大对襄阳、武汉生产服务型和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将襄阳港和宜昌姚家港纳入第五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以襄阳小河港和宜昌姚家港为核心,加快打通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完善无缝衔接、装卸一体的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打造“水铁联运、江海联运、水水直达”的精品线路。此外,建议在后续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遴选中加大对宜昌枝城港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向记者表示,公路城市物流中心是城市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其数字化改造可以充分提升物流运行效率与质量,促进供应链效能提升。他建议,立足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供应链效能,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徐冠巨指出,当前,制造业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追求供应链物流各环节降本增效、数字化运营升级以及优质服务保障的诉求日益强烈。然而,公路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程度仍然较低,据调查,公路物流园区的数字化投入占实际投资总额的平均值仅为9.2%。尽管有64.4%的物流园区搭建了物流信息平台,但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难以发挥数据集成共享的效用,存在平台建而不联、联而不通的情况。“整个传化集团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物流数字化在传化集团当中是进行得早的。”徐冠巨表示,传化物流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模式建设一张传化货运网,线下城市物流中心网络与线上数字化平台齐发力,赋能物流主体,充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畅通。通过传化货运网的服务,企业的到货及时率、客户服务满意度、账款支付效率可提升5%-20%,物流管理费用、平均订单执行时间、财务费用可降低10%-30%。近年已落地运营奥的斯、海康威视、宁德时代、吉利汽车、雀巢等品牌客户。徐冠巨认为,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将大大提升供应链效能。他建议设立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重大专项支持,同时,尽快出台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标准,包括数字化园区顶层设计、行业标准及数据标准,从顶层设计引导数字化升级,并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评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进行推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从事冷链物流业3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岳建武对此有着深切体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网越织越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已越来越通畅。”甘肃自古以来便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枢纽要地。甘肃如何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奋力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岳建武一直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甘肃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物流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甘肃具有比较优势。”岳建武委员介绍,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兰州、天水、武威三大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中欧、中亚、南亚、中俄、中新南向国际货运班列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向西朝南的国际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兰州市已跻身全国首批23个物流枢纽城市,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地位逐步确立。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畅通大循环?岳建武委员表示,应瞄准薄弱环节进一步补链强链,进一步拓展甘肃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建议国家将甘肃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延主通道,助力甘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岳建武委员认为,将甘肃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延段主通道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甘肃通道优势,辐射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把兰州等西北枢纽城市纳入通道主轴,在宏观政策、专项规划、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将兰州、西宁两市纳入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合力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枢纽经济体系。”岳建武委员表示。岳建武委员说,随着甘肃通道优势作用进一步强化、外溢,将有效带动兰州-西宁、酒泉-嘉峪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助力打造兰州-西宁“一带两核三廊多集群”综合货运枢纽和酒泉-嘉峪关公铁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发挥枢纽经济和集散经济的重要作用。“依托国家对北开放‘北大门’的跨境国际物流战略节点,通过公铁联运方式,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北边境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对俄口岸、中俄铁路链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张莉提出,建设龙粤物流国际大通道,带动物流产业发展,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按下“快进键”。“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区位优势突出,贯通龙粤南北物流国际大通道,有利于全面提升口岸开放水平,降低境内物流运营成本,有利于我国北向全方位对外开放,加速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张莉认为,推动龙粤国际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兴边富民。张莉走访调研发现,黑龙江与广东两省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有10多个城市进行了对口合作,签约、达成意向的项目达到300多个,涉及工业、商贸、旅游、康养、金融等行业。“依托俄罗斯连接欧亚大陆各国的区位优势,向东辐射东北亚地区国家,向西联通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辐射至欧洲,具有时间短、距离近、运量高、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对内可借助陆海联运通道连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辐射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为此,张莉提出,优化物流枢纽布局,加强中国物流枢纽建设,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体系。“统筹协调黑龙江省铁路班列和辽宁海铁联运的运营组织,畅通跨境公路班车运输、航空物流和空陆联运。”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加强与俄罗斯在国际道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等方面的相互对接,加强国际运输规则衔接,推动中俄跨境货物“一站式”运输。张莉认为,建设龙粤物流国际大通道还将增进区域合作和协调联动,形成整体合力。促进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沟通协调,共同建设以“新通道”为载体的东北地区对俄合作交通物流通道、国际贸易通道、跨境产业通道,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免责申明:本文内容来源锦程物流网JCtrans,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