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锂电池出口的必要关卡
干货丨锂电池出口的必要关卡
发布日期:2023-04-23 14:34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口锂离子电池284.3亿美元,出货量在全球占比59.4%;2022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更是达到了67.3%;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锂电子出口额高达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成为又一个出口“爆款产品”。数以亿计的锂电池漂洋过海,为全球撑起一个清洁能源驱动的崭新世界。
近期,海关多次查获危险货物伪瞒报案件,其中有不少货物都属于“涉危不报”的锂电池。
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及《空运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技术规则》等国际规章规定,锂电池通过鉴定后被划入第9类危险货物。
那么锂电池要想顺利走出国门,需要通过哪些关卡呢?跟随小编一起了解锂电池出口流程吧!
一、环境试验
锂电池搭乘飞机时的环境较为恶劣,万米高空的低气压和温度骤变,都给锂电池运输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锂电池需要进行高度模拟和高低温循环两项实验。
高度模拟试验中,锂电池需在低于11.6kPa的压力环境和20±5℃的温度环境下存放至少6小时;而在高低温循环试验中,锂电池要在温度试验箱内经受-40℃到72℃快速转变的“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二、机械试验
除了低气压和温度骤变,锂电池的旅途中也免不了颠簸和冲撞。
在振动试验中,锂电池紧紧固定在推力巨大的振动平台上,进行累计9个小时的扫频振动试验,用以模拟运输过程中的颠簸。
在冲击试验中,锂电池紧随冲击台一道,进行六个方向共18次的机械冲击,用以模拟飞机降落时接触地面或其它会产生瞬时冲击的场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专门考验电芯的附加题。使用重物撞击或钢板挤压锂电池电芯,确保其在极端条件下也不会起火爆炸。
三、电气试验
过了两关的锂电池,还要拿出看家本领,接受电气安全的考验。电池短路、过度充电、电池组不均衡导致的强制放电,都是容易点燃锂电池火爆脾气的杀手锏。在实验室环境中对这些情况一一验证,才能证明它具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不会因外界的电气滥用导致起火爆炸。
四、危包使用鉴定
锂电池属于国家规定出口要申请危险品包装的产品。锂电池已经连闯三关,在经过UN 38.3三大安全性能测试后,还需进行危包使用鉴定,拿到“危包证”才算大功告成。
所谓的“危包证”其实是个简称,其全称是《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
海关在实施危包使用鉴定时,会根据包装容器标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包装件外表是否清洁、包装是否牢固,能否覆盖及保护锂电池,以免发生短路或包装接触到任何导电物质引发短路等内容进行合格判定。
海关对出口锂电池及其包装检验合格后签发《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即“危包证”。成功通过这四关的锂电池,就可以顺利“走出”国门啦!
作者:网站管理员